跳到主要內容區

【觀山聽海 ◆ 遊光築夢】2025畢業專題成果發表會 (20251206)

【觀山聽海 ◆ 遊光築夢】2025畢業專題成果發表會  Bonee藝夏 IG 

  畢業專題主題或方向 學生團隊 指導教師 合作團隊
1

「金城五」團隊是一個以新城為核心、以推廣在地文化為目標的五人專題小組,我們深入挖掘當地的歷史故事與文化記憶,期望藉由實地訪談、資料整理及創意活動設計,如:特色工作坊、辦理營隊等活動,將這些寶貴的在地資源發揚光大,讓更多人認識新城這篇美麗的小鎮。

我們相信,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文化的延續與情感的連結。透過這次的專題製作與實地實踐,我們期待搭起一座連結人與地方、學生與社區的橋樑,讓更多人看見花蓮新城的故事,也讓教育扎根於土地之中。

 金城五團隊

  

林竣傑、陶憶萱、王婉儒、羅又飛、廖觀鵬

李介祿老師

新城照相館、來新城

2 本團隊發覺現今的宜蘭觀光以動物休閒農場為賣點,帶來一波又一波的熱潮,卻在熱潮過後快速冷卻,並且較缺乏宜蘭的在地特色與連結。因此本團隊希望能讓宜蘭的觀光視點拉回宜蘭的原有物,為此選了三大主題,分別為茶葉、稻米和冬山河自行車道。茶葉的部分我們與宜蘭縣冬山鄉的「馨山茶園」合作,帶領大家採茶與製茶,透過農業的DIY體驗,讓大家對茶農的日常與茶葉有進一步的認識;稻米的部分我們與宜蘭縣五結鄉的在地小農「優BUY米」合作,主要紀錄稻米的種植日誌與協助小農除草;冬山河自行車道的部分我們沿著冬山河環線自行車道,將沿途的景點串連起來,包含冬山火車站、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武淵水火同源、冬山流動夜市等,在團隊成員的帶領下沿著冬山河畔騎行腳踏車,提倡使用大眾運輸以及騎行腳踏車減少碳排放量,享受綠色旅遊並與在地更加貼近。

 Green 米 Five 團隊

  HERB團隊 IG

魏慧慈、俞任韋、王品筑、李宜璋、寸婕柔

李介祿老師

馨山茶園、優BUY米

3

「Circu循光」是一個由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學生組成的團隊。專題方向以「循環經濟 × 綠色消費」為主軸,從花蓮這座緩慢且富含生命力的城市出發,與無包裝商店「有幸芽田」合作,進而走入社區餐廳、地方旅宿與綠色友善商家,實地訪談他們如何在日常經營中實踐環保理念。

同時,我們也透過社群經營、市集活動、循環工作坊、綠色挑戰與分享活動,邀請更多學生一同參與環保實踐,讓「永續」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可以從日常出發的具體行動。

 Circu循光 團隊

  食果eat團隊 IG 

唐亞榕、林子薰、蕭至剛、葉祐誠、簡宏霖

陳麗如老師

有幸芽田

4

本團隊與花蓮在地品牌禾亮家(Pura Vida Herbs)攜手合作,結合其「Pura Vida」所傳遞的生活哲學,以及強調親近自然、療癒身心、連結土地與人群的品牌精神,致力於推廣香草知識,倡導綠色食農教育回應當代對永續發展的關注。透過一系列香草主題的手作體驗與農園活動,參與者能在實作中感受植物帶來的療癒能量,進一步理解食物與土地之間的關係,培養對環境的尊重與關懷。同時,本合作也深化了禾亮家(Pura Vida Herbs)與在地社區的互動,持續推動品牌邁向環境永續與社會共好的願景。

 療草派 團隊

  作團A人團隊 IG

林宜萱、李柏霖、黃鈺財、吳岱芸、余芷安

 

陳麗如老師

禾亮家

5 花蓮縣玉里鎮,一片靜臥於花東縱谷中段的璞玉,擁有秀姑巒溪的蜿蜒之姿、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的壯麗對峙,以及四季常青的豐饒自然。然而,當我們問及「玉里印象」,許多人的答案仍停留在遠近馳名的「玉里麵」與「玉里臭豆腐」。誠然,這些特色美食是玉里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但玉里的魅力遠不止於此。本團隊在實地踏查中,深受玉里豐富的自然風光與深厚人文底蕴所觸動-—從「酸柑溪環狀森林步道」的靜論幽深,到原住民與客家文化的多元交織,再到在地夥伴如「酸柑田美術館」對地方創生的熱忱。我們發現,這片土地蕴藏著巨大的療癫能量,能讓人們在山水之間「遇見」更美好的自己。因此,「玉見里」計畫應運而生。我們期望透過與「台灣星點青年創意服務發展協會」合作。將青年的視角與創意行動,發掘並轉謬玉里獨特的療瘛元素與文化故事,打破大對玉里的單一刻板印象,吸引更多人走進玉里,體驗一場身心靈的深度對話,共同編織玉里成為東台灣療癫旅遊新亮點的願景。

 山語思森 團隊

 森‧ Fivever團隊 FB粉專 森‧ Fivever團隊 IG 

韓秀芸、陳芳婷、蘇于庭

 

陳上迪老師 酸柑田美術館、台灣星點青年創意服務發展協會
6 本團隊與社福機構「一粒麥子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於壽豐鄉樹湖社區的照顧關懷據點進行合作,針對樹湖村的高齡長者設計規劃出適合的「無障礙遊程」,促進樹湖地區高齡者走出家門參與活動,不僅有助於延緩退化、改善身心健康,也強化長者與社區之間的互動與連結,減少社會孤立與疏離感。並且藉由拍攝紀錄片及社群媒體推廣銀髮族休閒的方式,提升社會對高齡族群需求的關注。

 麥遊翁 團隊

 森‧ Fivever團隊 FB粉專 C0‧ S團隊 IG

李玟郁、呂雅筑、鄭瑋晴、杜孟庭、莊家樂

 

陳上迪老師 一粒麥子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7

團隊與光復在地小農「邦查農場」合作,推動友善耕作與永續食農理念,串聯產地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實踐地方創生與永續目標。

團隊目前致力於深化在地連結,推廣有機食農教育,規劃有機食農教育相關活動,透過互動式體驗讓參與者了解在地耕作方式,建立對土地與糧食的尊重與認同,實踐SDG 4 優質教育理念。

此外,團隊協助推廣邦查農場正在進行的保種計劃,呼籲大眾重視保存在地原生作物議題,提升對作物多樣性與氣候變遷議題的關注,積極響應SDG 13 氣候行動與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目標。

我們希望能推廣邦查農場的保種理念,促進在地永續發展,並培養社會大眾對於食物、土地與環境保護的責任感。

 See' xer觀查家 團隊

 Six Tea團隊 FB粉專 E.A.S.Y團隊 IG

黃言澤、黃顗龍、許銘恩、陳玟勳、沈子涵、陳妤涵

 

賴柏欣老師

邦查農場

8 團隊由熱衷於地方發展、生態教育與環境永續議題的五位大學生所組成,團隊名稱為「拍ϖ翅膀」。「拍ϖ翅膀」不僅呼應了青陽農園蝴蝶復育的特色,更象徵著我們即使力量微小,也希望能為這片土地拍動翅膀,讓永續的理念大大飛翔。我們深刻體認到青陽蝴蝶農園作為生態教育場域與農業生產基地的多重價值,然而卻面臨人力短缺、推廣不易等挑戰。因此,本團隊希望藉由此次畢業專題計畫,有效串聯在地資源,強化青陽農園的永續韌性,並讓更多人認識其尊重自然、永續經營的理念。本團隊計畫名稱為——小小翅膀,大大飛翔;我們將聚焦於三大核心主軸:「提升品牌價值」、「強化在地連結」及「增加曝光度」,透過協助青陽農園取得特色農業場域認證、舉辦志工與兒童營隊活動、並積極經營社群媒體與開發文創商品等多元行動,期望能為農園注入新的活力與資源,提升其社會影響力,並吸引更多人投身於守護環境的行列。「小小翅膀,大大飛翔」不僅代表著我們將以微薄之力,協助青陽農園克服現有困境,更寓意著透過這些努力,讓青陽農園所推動的生命教育、環境保育與物種復育理念能夠像蝴蝶般,展開大大的翅膀,飛向更遠的地方,讓這份對土地的愛與善的循環,得以不斷延續與推廣,最終在所有參與者的心中,種下永續的種子,共同創造屬於花蓮這片土地的永續故事。

 ϖ翅膀  團隊

  Six Tea團隊 IG

莊馥榕、陳韋佟、謝幸妤、周芷君、沈嫚姿

賴柏欣老師 青陽農園
瀏覽數: